在福建省闽侯县,竹编工艺名扬万里、世代相传,闽侯竹编不仅实用环保,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,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。在今年的6月12日闽侯竹编还光荣的亮相了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展,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。
闽侯竹编工艺发展的历史过程
早在北宋时期,闽侯县竹编就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,是朝廷贡品。到了南宋,以竹木为骨的灯品每年都参加帝都临安的元宵灯展,史载“灯品至多,苏福为冠”。明清时期,雕刻有精美图案的层篮、提盒盛行于市,也培训造就了大批民间竹草编艺人。
解放后,我县创作的佛香阁、知寿亭、太和殿、石舫及一批仿古青铜竹编代表作品,技艺精良、造型巧妙,以其独特的中国神韵,唤起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,也深受欧美等世界各地人士的青睐。现在,竹编技艺已拓展到竹、木、草、藤、铁五大门类。